景观-公园
泮河景区--下游段
泮河下游段
本段河道位于泮河大街以南,龙潭路以西。总长度5.01公里,河道总体地势较为平坦。占地面积257.34公顷,景观设计面积约130.2公顷,水系127.14公顷。
本段设计形成 “三点穿一带,一带连三面”的规划格局。“一带”为设计六米宽,路桥结合的泰安历史发展带,融入泰山玉“十一德”文化,形成一条蜿蜒曲折的玉带。“三面”为三个功能组团“新城艺象”、“咸宁同乐”、“史说新话”,主要包括岳出太古、艺展泮水、花海游艺、高铁纪念、新巷泮景、缤纷泮趣、泮河之门、山海相融、尚品泮街、幻彩泮街、高山流水、左氏春秋、传记西游、慧明之仁十四景。
1.泰山泮魂:
展示墙勾勒出泰山雄伟壮美的轮廓,灵动的曲线画出发源于泰山的泮河。设计将篆书“泮”字变形,与河流的形态相结合,形成一个类似象形文字的红色“泮”字。展示墙前后两侧,设计形象倒影池,倒影池以河为游览小路,以山为涌泉池,通过泮河小路,可以欣赏到两侧池里的印章造型的景观柱,景观柱高低错落,上刻著名的泰山石刻成语。
2.书香墨韵:
以中式窗框景墙为设计元素,景窗微微开启,彰显了含蓄内敛的中式构景。景窗错叠,或与高处水景形成流水墙,或与几眼涌泉形成诗画空间。景墙题刻多为赞颂泰山诗歌,诗歌语句历久弥新,故而称“书香墨韵”。
3.古岳方圆:
太古时期,古泰山刚形成,神话传说中,盘古开天地时,头化为泰山,说明泰山尊崇的地位自古有之。古人又把天地未分、浑沌初起之状称为太极,把宇宙称为“天”,田土称为“地”,于是产生了“天圆地方”的概念。设计“古岳方圆”雕塑,四根景观柱形成方形的平面,寓意为“地”造型质朴、稳重,表现出泰山粗犷、雄伟的线条。柱廊中间设计圆形铜雕,寓意为“天”,体现中国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柱体上雕刻盘古开天辟地的图案,展现天地以及泰山形成的宏伟气势。
4.艺展泮水:
设计书法家艺术群雕,泰安木活字印刷群雕、皮影群雕,民间剪纸群雕,生活化趣味群雕,为泰安的雕塑艺术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此外,设计艺术家工坊、古玩字画鉴赏室等,增加艺术的交流和共融。
5.物华天宝:
以泰安出土文物战国铜铃、战国双鱼铜洗以及清乾隆皇帝赐给泰安的文物翁方纲题铭双耳四方杯、青花八宝纹双耳扁瓶四种文物为设计元素,分别设计以“铃”、“盆”、“杯”、“瓶”为主题元素的四面景墙,景墙环抱朝向道路,以展示泰安遗存的“物华天宝”。
6.绿岛逸趣:
本段设计为市民休闲健身场地,可以供成年人晨练、慢跑,给儿童提供色彩斑斓的游戏空间。场地铺装石材和塑胶场地混铺,空间灵活多变,地形高低起伏,穿插设有伞亭的绿岛,形成富有情趣的线性空间。
7.花海游艺:
充分利用靠近长城路的绿地,形成起伏的地形和色彩斑斓的种植带,红色通廊从绿化中贯穿,游于水边,通廊用以展示植物及水源保护的科普知识,并附有座椅,外形简约明快,透视感较强,与水岸曲线自成一体。
8.新城逐泮:
富有创意的火车景墙时标志着人们科技的进步发展,景墙上的“泰山站”时刻提醒人们,新城是依托高铁站的运输发展起来。古时人们沿河而居,新城也将依托泮河而繁荣起来。
9.咸宁同乐
取自泰山题刻“与国咸宁”的名句,“同乐,”出自《孟子·梁惠王下》,表示一起欢乐的意思,表明这是一个以市民休闲活动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滨水公园区。园区的特点是泮河向南形成一个中心湖区,沿湖区形成滨水商业休闲景观带。
10.泮河之门
在中心湖区北侧设计泮河之门广场,作为市民集会和大型活动的场所。广场平面造型提取泰山层叠巍峨的轮廓,以流动的平面曲线模拟自然的河流动态,广场中心设计三层以“泮”字为文化载体的跌水景观,寓意泮水源远流长。三组繁体字“門”以小至大,寓意“开放、欢迎、包容”。“国泰民安”印刻在“门”下,与“泮”字结合,表达泮河对泰山的尊崇。广场两侧设计竹简形式的景观墙,对泰安做过重要贡献的人物事迹进行展示,以景动人,以德育人。湖区设计大型喷泉景观,为广场带来活跃、灵动的氛围,形成弘大的视觉层次感。
11.山海相融
古生带初期,古泰山降至海平面以下,形成山海相融的景观。设计“山水方”构筑,借鉴中国古典建筑中“斗拱”的理念,设计四面片状景观塔,塔身刻以泰山四大景观:旭日东升、黄河金带、晚霞西照、云海玉盘。四个景墙呈90度排列,形成一个方。人们可登上山水方各个角度眺望,也可在广场之上欣赏建筑体态之美。山海相融为岛屿上出挑的平台,位于整个湖区的中心位置,与泮河之门隔岸相望,是整个湖区和设计段的重要控制节点,把控了景观的空间脉络和文化脉络。
12.史说新话
通过群雕、书刻等手法展现名人传记,展示泰安历史上经典的历史典故和人物,以及与泰山相关的具有历史记载的神话传说。如左丘明、鲍叔牙、杨六郎等。鉴古扬今,在铭记历史的同时,将历史文化弘扬传承。
13.高山流水
泰山有“高山流水”景观亭。这里蕴藏着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
14.左氏春秋
左丘明是春秋史学家,泰安人,著有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氏春秋》,亦称《左传》,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在傲徕峰路和泮河滨河路的交叉口设计左邱明著《左传》雕塑,一侧设计卷轴雕塑,雕塑后面分别设古代石塔和雕塑墙,墙上题刻《左传》的内容。形成面向道路的景观展示面。
15.传记西游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在其作品中多次提到了与泰山有关的地名如水帘洞、南天门、西天门 。
此外,与泰山地名相近的还有昆仑山、潮阳洞、莲花洞、王母瑶池等,这些都说明了泰山文化对西游记创作起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吴承恩登泰山的场景的描绘,和西游记中情景浮雕再现,展现泰山历史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16.慧明之仁
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流芳千古,鲍叔牙是泰安人,因其辅佐公子小白和举荐的贤相管仲而著称于世。孔子称之为“仁”,梁启超誉之“中国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鲍叔牙以德让贤,慧眼识人的品行值得后人学习和发扬光大。设计数组景墙和人物雕塑,将鲍叔牙的生平事件进行呈现。

























上一篇:泮河公园--上游段
下一篇:泮河景区--叉河公园